前些日子我發現了一款很棒的開源 billing 程式—— Boxbilling, 通過簡單的嘗試, 我對於這款程式很滿意, 尤其是它物件導向的開發思想, 個人感覺比 WHMCS 高到不知哪裡去了.
但是我發現它的多語言功能好像不能正常工作, 通過多方查詢, 我瞭解到除了準備 .po 和 .mo 檔之外, 還要設定伺服器的 locales 才行.
繼續閱讀前些日子我發現了一款很棒的開源 billing 程式—— Boxbilling, 通過簡單的嘗試, 我對於這款程式很滿意, 尤其是它物件導向的開發思想, 個人感覺比 WHMCS 高到不知哪裡去了.
但是我發現它的多語言功能好像不能正常工作, 通過多方查詢, 我瞭解到除了準備 .po 和 .mo 檔之外, 還要設定伺服器的 locales 才行.
繼續閱讀今天對伺服器進行例行維護的時候, 剛剛完成了文件的上載, 順手執行了
1 | $ sudo chown www-data:www-data ./ -R |
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問題, 但是因為失誤, 少打了一個 點 號, 於是變成了
1 | $ sudo chown www-data:www-data / -R |
前些日子翻 PHP 的手冊看, 發現一個神奇的函數, 手冊中的說明如下:
繼續閱讀Description
array token_get_all ( string $source )
token_get_all() parses the given source string into PHP language tokens using the Zend engine’s lexical scanner.For a list of parser tokens, see List of Parser Tokens, or use token_name() to translate a token value into its string representation.
過程略, 參見 往期網誌.
1 | $ mysql -u root -p |
不久之前團隊的大家經過討論決定把伺服器組從 PaaS 更換為 IaaS, 今天上午將 ceph 備份后開始對伺服器重灌.
因為選定了 Ubuntu 14.04 作為伺服器系統, 我們決定使用 maas 進行批量部署.
但是在系統安裝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──安裝程式不識別硬碟.
我們先後檢查 RAID 卡驅動, RAID 卡設定和硬碟狀態, 完全沒有發現問題.
最後, 我們在 LiveCD 中使用 Gparted 成功找到硬碟, 發現原來是硬碟沒有分區表.給硬盤重建分區表之後, 順利灌裝 Ubuntu 14.04 并部署 MAAS.
坑爹──為了這麼一個問題我們浪費了一整個下午.
最近有一個 Tomcat 應用需要部署到現有 VPS 上, 該 VPS 已經安裝了 Nginx 和 HHVM, 綜合考慮多種因素, 決定不安裝 Apache, 通過 Nginx 反代 Tomcat.
繼續閱讀這篇博文是根據回憶所寫, 可能存在謬誤, 歡迎大家指正.
這套系統是一套高可靠性 WAF 平臺, 讓 haproxy, Naxsi(Nginx 模塊) 和 fail2ban 協同工作來保護網路服務, 對注入, XSS, CC, DDoS等攻擊方式有一定效果.
繼續閱讀最近幾天被各種 AnyConnect 的消息反覆轟炸, 終於下定決心試試傳說中萌萌噠的 AnyConnect.
伺服器的部署參考鳳凰菊苣的網誌《在 Ubuntu 服务器上搭建 OpenConnect 服务器小记》.
不過值得注意的是, 如果使用更新版本的 OpenConnect Server, config 中應當包含 socket-file
和 device
兩項, 否則啓動 ocserv 會失敗.
另外, 路由表相關的設定可以刪除, 這樣就可以實現科學上網了 (AnyConnect 的 iOS Client 只支持最多64條路由設定, 因此無法用 chnroute 產生的 IP 列表來設定自動切換) .
最後說一下 Mac OS X 上的使用.
Homebrew 中收錄了 OpenConnect Client, 在沒有安裝 TUNTAP Device 的 OS X 10.10 上運行良好,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沒有 GUI 工具, CLI 使用方法如下:
1 | $ sudo openconnect --user=username --cafile=/path/to/your/ca-cert.pem ladder.abc.com |
永遠的十七歲
軟體工程師